当前位置:重庆生活都市网 >> 房产播报 >> 文章正文

20年在北京买房的故事:从分房的时候开始 4000平“上车” 有祖孙三代的房子

发布于:2021-02-23 被浏览:7058次

现代北京建筑。

2020年新冠肺炎“黑天鹅”疫情的出现,依然难以阻挡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房地产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。房屋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主要因素,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。每个人对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。

李静(化名)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上半年买房。70年后她也不是第一次买房了。这次,她给女儿买了房子。在北京20多年的李静,见证了北京房地产市场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的过渡,见证了房价从几千元一平米跃升到几万元一平米。她不仅觉得在任何时代买房都不容易。

林娅(化名)也从多年的买房经历中感受到,随着城市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,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子最值钱。资产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配置,不要太纠结于“一城一池”的得失。

房子和幸福紧密相连

受疫情影响,2020年第一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签约数量大幅下降。根据我爱我家研究院的数据,从经纪机构每日签单趋势来看,2020年1-3月北京二手房交易呈现出明显的“凹”趋势。1月下旬至2月底,签单量趋近于零,市场基本完全冻结。

李静是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签的合同。她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:“73平米就是358万,我们手头还有一些存款。考虑到资金保值增值的问题,疫情期间我们把房子定下来了。新买的套房就在我们现在住的房子里,主要是给我女儿的。”

李京每天都生活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李静现在住在丰台区,离单位不远,2016年底买的。奋斗了20多年,李京终于住进了自己喜欢的房子。“我们以前有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。因为孩子在城里上学,我们从初一开始就在外面租房住了六年。孩子上了大学,就想着换个房子,从原来的50多平米的房子,到现在的160平米,现在住的舒服多了。”李京说。

李京在小区里停了下来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至于房子对生活的意义,李京说:“幸福和房子有很大关系。房子的事我很抱歉,但我们与自己无关,但我们觉得我们欠孩子一些东西。我们现在有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。许多孩子晚上在公园里玩耍。看到这一幕,我常常会想,如果之前下定决心买一套好一点的房子,女儿会过得更好,社区接触好的人就不一样了。也许孩子的性格会好一些。”

李京小区景观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林亚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,有个帖子问“如果你十年前没有买房,而是买了股票和汽车,现在是什么?”我回了两个字“有罪”。现在觉得自己很幸运。2004年左右,当时北京房价还在4000元左右,我们现在买不起。

“房子是我一生中最正确的投资,”林娅说。“现在手里有四五套房子的人,在当时真的很有勇气和魄力。当时它不在那里

想着投资,确实是有实际的需求,在分房之后,我们有改善需求,就买入了一套改善性住宅,然后给孩子准备了一套,我也给自己父母买了一套养老,然后我的父母在这里度过了十分幸福的时光,这是我人生当中一笔财富。”

经历分房年代

在1998年房改之前,中国城市的住房问题,主要靠福利分房来解决,“等国家建房,靠组织分房,要单位给房”,当时的住房市场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。

林娅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,自己在1994年左右分到第一套房子,当时已经在单位工作了十年,那时候分房子需要排队,单位分房需要考量许多因素,包括工龄、学历、工种、是否独生子女等,还要按资格排队。

林娅介绍,当时北京人普遍住的都是筒子楼、四合院和平房,洗手间都是公用的,厨房也都在楼道里,突然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,能够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,当时觉得很幸福了。

北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。

1998年,中国房改正式启动,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,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》出台,标志着“取消福利分房,实现居民住宅货币化、私有化”的住房改革时代的开始,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走上了市场化轨道。

也正是在这一年,李静开始参加工作,并赶上了分房福利的末班车。“我爱人是97年开始参加工作,当时在事业单位有机会分房,但是结婚是个必备条件,我当时还在读硕士最后一年,我们就领了证。”

但分房的过程并不顺利,李静他们第一次并没有排上,李静和她爱人住进了单位宿舍,随后又住了两年单位提供的过渡房,“当时的房子类似于现在的合租房,一套房子里有两家居住,两个卧室一家占一间,厨房、卫生间都是公用的,客厅在中间隔一下,一家占一半。”

2000年,李静一家终于分到了房子,在南礼士路附近,面积有50多平米,但当时的政策是成本价购房,李静一家还需要拿出8万多元,房子才能到手。

“8万元现在看不算多,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,是一个不小的数字,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1000多元,大家条件普遍都不是太好,那时候也基本是靠自己,没有像现在买房可以得到父母的支持。那时候经常听说有人为了分房拿着刀到领导家去坐着,很多类似的事情,哪个年代获得房子都不是容易的。”李静说道。

房地产和城市共同发展

房改之后的二十多年,是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期,也是北京发生巨大改变的二十年。北京城市从三环发展到六环,从世贸天阶的超大电子屏到北京最高楼中国尊,从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到鸟巢、水立方,北京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。

90年代,李静从东北老家来北京读书,之后工作留在北京,谈到北京这些年的变化,李静表示:“之前的通州还叫通县,北京三环外还是一片麦田,三环路刚修好的时候没有什么车,还有很多孩子在上面玩。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,通州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,三环也成了北京市中心地段。”

经历了筒子楼、简易楼房,到现在的高品质商品房,林娅的居住水平也随着城市的发展在不断提高,林娅表示,现在我们的社区环境还不错,在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里,我们和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,还有可以提升自己的书房,会觉得特别的踏实。

北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区。

北京东三环CBD城市景观。

谈到这些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,李静说道:“最初看商品房的时候,看的六里桥附近的房子,记得很清楚是5000元一平,我们复盘当年的很多时刻,会觉得不够有魄力或者偏保守。我们这个年龄都会有很多后悔的机会,因为房价变化太大了,对人生的影响也太大了。”

“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”,提到自己多年来的买房经验,林娅表示,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,是最保值的,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资产,还要有很强的执行力,觉得可以就要出手,不要太纠结于“一城一池”的得失。在买房这件事情上,我为家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,多少年以后自己会感动,最后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。

标签: 房子 北京 自己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