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重庆生活都市网 >> 情感快报 >> 文章正文

昆明劫持人质现场:被劫儿童一路不哭 女记者为特警赢得机会

发布于:2021-01-23 被浏览:3514次

劫机过程中,一名蓝色女记者上前与劫匪沟通,相距只有五六米。后来劫机者要求送矿泉水,然后记者把矿泉水送到嫌疑人附近,拧开瓶盖。据报道,为了稳定嫌疑人的情绪,女记者不断与他沟通,给特警们一个机会。

本报记者黄群峰杨志杰

1月22日17时许,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一起劫持人质事件。嫌疑人持刀打伤7人后,持刀挟持一名学生人质。18时40分左右,现场特警果断开枪击毙嫌疑人,安全解救人质。

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当晚报案。根据警方报告,涉案嫌疑人王某某是昆明人(男,56岁)。他的犯罪行为已造成7人不同程度受伤,1人获救后死亡。

(1月22日,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劫持人质事件,嫌疑人被击毙,人质被安全解救。我们的记者/刘宇阳的照片)

警匪对峙1小时40分钟

网上视频显示,劫机者戴着鸭舌帽和口罩,背靠校门口的墙壁,不时拿起左手的白色小号,右手持刀,没有离开人质。地上散落着几个书包,一名受伤的学生躺在地上接受救援。

富阳本地人来住的小区,就在案件发生的学校对面。5点半左右,他下班回家,现场已经被封锁,有大量的人在围观。穿过昆明主干道建设路,他看到了从劫机者与警察对峙到被击毙的全过程。

“今天是开学的最后一天,明天就是寒假了。这所初中是昆明最好的中学,就在昆明主城区的建设路上。每天放学,施工道路都会特别堵。劫持者可能看重这一点,选择在这个地点和时间作案。”莱阳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被劫持的男孩很勇敢,一路没哭。他有一次挥挥手,对警察说:“别过来。”。劫机过程中,一名蓝色女记者上前与劫匪沟通,相距只有五六米。后来劫机者要求送矿泉水,然后记者把矿泉水送到嫌疑人附近,拧开瓶盖。

据此前媒体报道,劫机期间,劫机者要求见记者,且必须是女记者,只给十分钟。“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视频。这个女人是云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。嫌犯在找人说话,就在她旁边。”据云南省记者协会副秘书长叶蓉介绍,这名女记者为了稳定嫌疑人的情绪,不断与嫌疑人沟通,给了身后的特警一个机会。

(1月22日,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劫持人质事件,嫌疑人被击毙,人质被安全解救。我们的记者/刘宇阳的照片)

据官方报道,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调集警力赶赴现场处理犯罪嫌疑人,事发一个多小时后,警方于18时40分击毙犯罪嫌疑人。“从我的角度看不到狙击手,只听到一声枪响,强盗死了。营救过程非常成功。可惜劫匪还是伤了不少人。”过来告诉杨。相关视频显示,警方在击毙劫机者后,立即冲上去,将被扣为人质的学生安全救出。

刑警:昆明警方有反暴恐经验,狙击手按指挥官指令行事

浙江省某市公安局刑警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在这次昆明事件中,犯罪嫌疑人以儿童为掩护,情况非常危急。昆明警方果断做出了这个决定。“昆明毕竟发生过恐怖事件,警方在处理类似事件上积累了经验。”

刑警队表示,昆明警方对此案的处理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》第九条第六款:如果犯罪嫌疑人处于暴力犯罪的紧急情况,人民警察可以不予警告或者警告,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危害后果,可以直接使用武器;其中,危害公民生命的谋杀、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是条例规定的紧急情况之一。

这位刑警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这种紧急情况发生时,现实很复杂,指挥官和狙击手压力很大。“现场指挥官要综合判断现场情况,狙击手需要根据现场指挥官的指示做出决定

定。如果能以平和的方式解决,肯定最好。如果嫌疑人拒绝配合,情绪失控,有伤害行为,不得已肯定是要果断采取措施。”

(1月22日,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劫持人质事件,犯罪嫌疑人被击毙,人质获安全解救。本刊记者/刘冉阳 摄)

另一名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刑警则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强调,遇到类似情况,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以,狙击手不使用武器;只有嫌疑人情况特别激动,无法有效沟通,人质可能受到严重伤害,警方无法近距离直接控制嫌疑人的情况下,才会选择使用武器打击。“确保人质安全是警方处理劫持人质案件的第一原则。我们通常先安抚嫌疑人与人质的情绪,避免人质安全受到影响。”这名刑警提到,根据深圳公安经验,优先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危机,过程中也会有特警运用战术、地形接近对象,等待合适战机,解救人质,使用武器是最后选择。

针对人质解救事件,这名刑警认为,解救人质没有统一标准,也无法做到完美解救。“现场的环境和气氛、嫌疑人的情绪波动、人质的挣扎、围观群众的大呼小叫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索,没有任何一例案件是相同的。”

专家:案件防不胜防,需建立系统性的社会防御机制

近年来劫持人质事件时有发生。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初步统计,2020年以来发生的就有8起,而昆明此次事件是今年1月份以来全国发生的第三起劫持事件。

网传视频显示,对峙过程中,劫持者一度拿起喇叭喊话:“我以前吸过毒,但戒了十多年,社会不给我一点出路。我知道我的生命分分钟就没有了,可能上面搞不好有一杆枪对着我,还有对面有狙击枪对着我,无所谓。”

“这种案件没有特定报复对象,目标肯定是弱者,所以伤害的往往是学生。为了扩大伤害,这个时候已经不计后果。”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此类劫持案件在中国并非个案,然而从犯罪心理行为上分析,劫持者的行为特征值得注意。

“一是生无所恋。人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挂念,无论是男女之情、儿女之情、长幼之情,只要有所恋,就不会轻易走这种极端方式。但是一旦生无所恋,很容易走上危害社会的不归路。二是从视频看,劫匪行为没有激情犯罪的特点,应该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,而且义无反顾。一旦生无所恋,不达目的不罢休,所以他不仅伤害7个,还要劫持一个造影响,还要让女记者谈。”武伯欣说。

武伯欣认为,犯罪嫌疑人要求找记者谈,目的仍然是不择手段地扩大影响,并没有表现出犯罪心理的良性转换。“这种行为是扩大性伤害,不仅仅伤害人,还伤害整个社会,时间越长,关注度越高,影响越大。在此情况下,靠谈判解决不了这事,只能靠这种狙击手。”

“虽然各地公安干警都做过应急预案,但是这种案件防不胜防。”武伯欣提醒称,想要避免类似昆明恶性劫持事件的发生,需建立系统性的社会防御机制,“方方面面都要到位,而非简单打击”。“比如针对收入低阶层,如何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偶尔救助、短期慰问,而是常态化帮扶,让他们有人生的支撑。”

“被劫持了还一直说‘不要过来’的孩子,挺身而出的女记者,一枪爆头击毙变态劫匪的警察,昆明市五华区建设路师大附中门口刚刚转危为安。”目击这起劫持案后,来讴阳在微博写道。目前,伤员救治、案件调查、家属安抚等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中。

【版权声明】本文著作权归中国新闻周刊独家所有,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,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
标签: 人质 劫持者 昆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