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电梯如何合理分摊成本?大学教授的“陈公式”令所有人信服
楚天都市报记者詹伟摄影: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
“有了电梯,我终于不用爬六楼了。”
今天上午,武昌区杨园街理工大学小区举行了交接仪式。
在仪式上,居住在社区5个单元的60户家庭获得了打开新电梯的钥匙。
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中,该校教授陈作为该楼的住户,运用其专业特长,建立了计算分摊费用的数学模型,成功地解决了“如何合理分摊安装费用”的问题。
同时,与以往不同楼层入户的安装方案不同,这五栋楼都设计了平面楼层,让住户一出电梯就能入户,摆脱了安装电梯和上下半楼梯的尴尬,极大地方便了住户出行。
电梯平层入户太方便
“去走走,我们进去一起观察。”
早上,交接仪式结束后,我看到一个崭新的电梯竖立在六层楼外,很多前来观察的居民都想进去看看。
常驻代表傅德生拿着刚拿到的钥匙,刷的一声打开大楼电梯厅的门,带着大家进了电梯。开到三楼,电梯门慢慢打开。前脚刚踏出电梯,经过一条小走廊,后脚就到了两边住户的前门。
“我们之前看到的项目,都要上电梯或者下电梯。这样真好。”来湖北大学教职工小区参观的林先生说,坐轮椅的人不用担心这个户型设计。
该楼居民告诉记者,在安装电梯之前,由于旧楼的结构限制,武汉申报的安装电梯的设计方案一般都是错开的,电梯停在步行楼梯的中间平台,下车后再走半步进户。这对轮椅使用者来说还是不够友好。
在五栋建筑中的一栋里,有五个人需要坐轮椅出行。
经过居民代表多次协商,最终决定借鉴国外经验,安装平面设计电梯。虽然成本高,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问题。
"后来我们去北京考察,最后确定了设计方案."电梯建造商武汉三鑫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仁峰介绍,最终设计方案是在电梯井与单元楼之间修建一条走廊,延伸到两侧楼层的外墙,从而穿墙换门,实现电梯地面入户。
“陈氏公式”让费用分摊“心服口服”
在陈家五楼,茶几上摆满了各种材料。
这些包括电梯安装合同、建筑图纸的修订版本、未使用的电梯门禁控制、远程控制和其他项目。
从2017年开始,70多岁的老人开始考虑邻居的需求,带领楼内居民办理安装电梯的相关手续。
在这个过程中,发现陈最难解决和平衡的问题是如何分摊安装费用。
"安装电梯的费用和随后的使用费不收."陈说,以前装电梯的小区,有的楼层平均分布,一层减半;有的从上到下一步一步减少,但是减少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。
为此,作为武汉理工大学退休教授、曾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,陈建立了计算费用分摊的数学模型。
在该数学模型中,总成本分为四个成本,即购买和安装电梯的成本分配、增加电梯入户面积的成本分配、每层建筑的成本分配和结构设计的成本分配。
其中增加电梯面积的费用和结构设计的费用由每户平均分摊,另外两项费用按楼层级别计算。
根据模型计算,支付最多的陈大厦六楼造价接近7万元,每层与下一层相差8000元左右。
“步数、跑步次数、有多少人使用它们,成年人还是儿童,这些都可以作为变量代入模型进行计算。”陈告诉记者,由于计算准确,这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的方法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。
目前,该数学模型已在武汉理工大学于家头校区17栋单元建筑中推广。
这个数学模型也被邻居亲切地称为“陈公式”。
武昌区已完成160部电梯加装
"目前,武昌区已安装电梯160多部."武汉市武昌区电梯增配办公室工作人员于颖介绍,该地区在建的电梯安装工程有29个,有几十个正在办理相关手续。
由于地区需求量较大,2018年3月,武昌区政府下发了《2018年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实施方案》(征求意见稿),在行政审批局一个窗口办理,多个部门并联审批。
当年,武汉理工大学于家头校区12栋单元楼新增电梯项目,列入武昌区首批试点项目。
2018年5月17日,武昌区政府发布《既有居住建筑增设电梯工作指南》,启动“扶老上楼”工程,为安装电梯提供高效服务。
“电梯现在已经送来了,后面的管理问题一定要跟上。”武昌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科副科长李加华介绍,在电梯安装过程中,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对其安全施工进行了监管。
电梯开始使用后,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。“这些都需要筹集资金,请人管理。”李加华提醒说,随着电梯安装数量的增加,“谁来接电梯里的紧急报警电话?”"电梯多年后的维护费用谁来承担?"用户需要提前考虑这些问题。确保电梯安装后使用舒适。